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超重率为13.3%,肥胖率为6.5%。上海男童和女童超重检出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数据。上海学龄儿童的肥胖率近10年增长幅度达24.4%,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儿童肥胖率。在这些令人担忧的数据背后,凸显了目前上海市乃至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弊端,即从小学至高中长达12年的体育课学习并没有为学生的体质健康改善做出令人信服的贡献。
虽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不能全由体育教师一家“买单”,还与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但不管怎样,学校未能提供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难逃其咎,因为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说到体育课堂教学,就必须提及体育教师这个群体。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不可否认,在上海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总的来说还是成绩显著的,但从目前全国的整体状况来看,却不容乐观。这让我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让广大体育教师理清自身专业发展的起点。纵观我国几十年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一个时代的学校体育主流思想基本可以决定当时体育教师发展的方向。比如在“军国民体育思想”的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军人。而目前以“健康第一”为学校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点则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重点提升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认同感。与国外的体育教师相比,我国体育教师群体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并非真正地喜欢这个职业,许多人都是因为想上大学或者为了养家糊口而选择这一岗位,从而导致其基本功底较差且职业认同感不高,最终只能导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情愿”。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体育教师群体的专业基础及其对专业本身的热爱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强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实效性。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使其从纯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教师发生转变。但关键的问题在于,众多的发展途径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比如,参与课题研究是体育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一些部门认为搞研究就是写论文从事理论研究,这种理解显然是片面的。中小学体育科研的开展应该是基于教学实践的,是为了发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具体问题的,是对体育教学本身的深度研究。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研究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际效果。
最后,注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信息的反馈与评价。评价的最大的功能在于反馈与激励。目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从表面上看搞的轰轰烈烈,但对每一位教师的进步与发展是否有相应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呢?如果体育教师得不到外部的信息反馈,就可能会继续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轨道上盘旋。因此,建立合理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反馈机制和评价体系是管理者所要考虑的关键点。
中小学是人生中最具有朝气的阶段,学生的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聚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既是社会的期望,也是教育者应尽的责任。
编辑:尹志华
来源:《上海教育》杂志,2011年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大会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