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研究》特约编辑、北京教育学院学校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孙科博士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体育口述史的头脑风暴。孙科主任用睿智、幽默的语言,展开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演讲,给同学讲述了他对口述史的看法。
1 口述史这种方法抑或学科如何与体育融合?
孙科主任认为,口述史与口述历史之间是没有区别的,正如中国史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关系一样。现在要思考的是口述史这种方法抑或学科如何与体育融合。口述史在体育中的应用,与体育口述史有区别吗?如果从习惯称体育口述史,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若是根据学科类型来划分,是不是还有音乐口述史、化学口述史、物理口述史等。因此,口述史作为一种方法在体育中的应用是比较妥当的。此外,体育口述若按照学科的门类或者领域来层层划分,就会出现啼笑皆非的称谓或者结论,例如体育产业口述史、体育美学口述史。这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些荒唐的分类方法。
2 如何完成口述史的写作?
孙科主任从口述史的定义开始谈起,回顾了中国口述史的发展历程,讲了中国体育口述史的源起与发展。从口述史的定义看研究过程的话,可以从议题、访谈、考证、呈现四个方面着手,以受访谈人物的语言风格来完成口述史的写作。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体育口述史的写作,要衡量访谈内容成为“史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第二,体育口述史的写作,不仅是学术之争,更是资源之争,要尽可能的挖掘不同人物的关系;第三,体育口述史的写作,要有明确的边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第四,体育口述史的规范要注意,法律、伦理都是其中关键,还会涉及到保密的问题,会影响到访与被访者的存在关系。
以上四点就回答了很多人的疑问,如体育新闻访谈与体育口述史的区别何在?我们应该是做精英体育人物的口述史还是大众体育人物的口述史呢?(到底是做哪种,与你掌握的社会资源有很大关系,接触到的人物也有很大关系。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否有价值和意义。)有关体育回忆录、访谈、日记等与体育口述史之间的区分何在呢?孙科主任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一一作答,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3 体育口述史的功用
孙科主任认为让默不作声的人讲话,让事件见证者重新勾画、还原本来的面貌,这是体育口述史最大的功用。体育口述史有验证的作用,有补充的作用,甚至它就是主体性的存在。体育口述史要注重三者的关系,访谈者、受访者和口述资料的关系,参与式样的体育口述与记录式样的体育口述是不一样的,两者要做好区分,要根据场景和人物特性加以判断,来选择更适合记录的样态。
4 如何做好体育口述史?
孙科主任认为在体育口述史是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的交锋,占有的体育资源决定了体育口述史料的高低,如何利用体育口述史料决定了学者水平的高低,访谈人的能力决定了体育口述史的深度与广度。大家要做好体育口述史,要从睿智的人身汲取灵感,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要遵守口述史的研究范式,注重程序和规定,充分形成逐字稿,尽量形成档案记录,可供其他人员二次研究,而不是一次性研究后,所有的资料又进入了尘封的历史。
最后,孙科主任讲述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口述史”的设计思路,围绕北京冬奥会如何开展口述史等议题,为大家做体育口述史提供了参考案例和相关建议。
文字|黄卓淳
图片|沈磊
排版|龙梓维
审核|张震 孙洁丽